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棉型织物的特点:1. 吸湿性强,缩水率较大,约为4~10%。2. 耐碱不耐酸。
棉布对无机酸极不稳定,即使很稀的硫酸也会使其受到破坏,但有机酸作用微弱,几乎不起破坏作用。
棉布较耐碱,一般稀碱在常温下对棉布不发生作用,但强碱作用后,棉布强度会下降。常利用20%的烧碱液处理棉布,可得到“丝光”棉布。3. 耐光性、耐热性一般。在阳光与大气中棉布会缓慢地被氧化,使强力下降。
长期高温作用会使棉布遭受破坏,但其可耐受125~150℃短暂高温处理。4. 微生物对棉织物有破坏作用。表现在不耐霉菌。
麻型织物是指麻纤维纯纺织物及其混纺或交织物。它具有以下特点:麻织物1.麻纤维属纤维素纤维,其织物拥有与棉相似的性能。2.麻织物具有强度高、吸湿性好、导热强的特性,尤其强度居天然纤维之首。
3.麻布染色性能好,色泽鲜艳,不易褪色。4.对碱、酸都不太敏感,在烧碱中可发生丝光作用,使强度、光泽增强;在稀酸中短时间作用(1~2分钟)后,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当然,强酸仍对其构成伤害。
5.抗霉菌性好,不易受潮发霉。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您问的是如何区分棉、麻、羊毛、蚕丝等纤维。区分棉、麻、羊毛、蚕丝等纤维有几种方法: 【摸】摸觉可以区分这几种纤维,棉质地蓬松柔软,而麻呢绸介质脆弱,呈麻状的;羊毛质地柔软,比较棉绵软硬之间,而蚕丝质地柔软滑,比羊毛更柔软。
【看】看视觉上也可以区分这几种纤维,棉比较浅白,毛线珠独特,麻状织物表面采光不均,拉出来有之剪刀断口;羊毛质地比较软化,表面采光不均,细软的毛细,拉起来有一定透明感;蚕丝表面有一定的亮度,易发光,整体比较平整,拉出来有光泽感,不会像棉、麻或羊毛有毛线珠的状态。
棉纵向形态特征:扁平带状,有天然转区;横向形态特征:腰圆形,有中腔。
苎麻纵向形态特征:有横节,竖纹;横向形态特征:腰圆形,有中腔及裂缝。
羊毛纵向形态特征:表面有鳞片;横向形态特征:圆形或接近圆形,有些有毛髓。
桑蚕丝纵向形态特征:平直光滑;横向形态特征:不规则的三角形或半椭圆形。
纤维纺织品的常用识别方法:
1、手感目测法:此法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纺织原料。 2、棉纤维比苎麻纤维和其它麻类的工艺纤维、毛纤维均短而细,常附有各种杂质和疵点。
3、麻纤维手感较粗硬。
4、羊毛纤维卷曲而富有弹性。
5、蚕丝是长丝,长而纤细,具有特殊光泽。
6、化学纤维中只有粘胶纤维的干、湿状态强力差异大。
7、氨纶丝具有非常大的弹性,在室温下它的长度能拉伸至五倍以上。
区别如下:
1、两者特点不同。
纯麻面料的吸湿性好,放湿也快,不易产生静电热传导大,迅速散热,穿着凉爽,出汗后不贴身,较耐水洗,耐热性好。
棉麻面料是由一半麻和一半棉混合纺织的织物,同时兼具麻和棉的特点,外观上保持了麻织物独特的粗犷挺括风格,又具有棉织物柔软的特性,改善了麻织物不够细洁、易起毛的缺点。
2、两者的制作原料不同。
纯麻面料的制作原料只有麻,而棉麻面料一般采用55%麻与45%棉或麻、棉各50%比例进行混纺。
3、两者的手感不同。
棉麻面料多为棉作经、麻作纬的交织物,质地坚牢爽滑,手感软于纯麻面料。
麻棉混纺交织织物多为轻薄型,适合夏季服装。
扩展资料:
麻类服装收藏时可以折叠存放,但一定要折叠平整,折痕要有规则,**是按商品包装时原有的折痕折叠。如果是亚麻西装等外衣,应该用衣架吊挂在衣柜里,以保持服装的挺括。
若长期存放麻类服装,衣柜一定要干燥,防止极能吸湿的麻类服装受潮霉变。
麻类服装在结构上适宜作直线的分割线或轮廓线,因其悬垂性能不佳,应避免运用褶裥或做成张开的衣裙否则是给人以臃肿的印象。因麻质面料弹性差,不宜作紧身或运动量大的结构设计。
麻织物的缩水率较大(与印染棉布差不多),裁剪前需浸水预缩,熨烫温度比较高(180—200℃)。对于表面有粗细条纹的亚麻织物,裁剪时应摆正对齐使其对称美观,亚麻纤维断裂强度高,应使用长粗尖锐的缝针,牢度较大的缝线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