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洪水,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扩展资料
受灾特点:
1998年洪水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在*和**的**下,广大军民奋勇抗洪,新**成立以来建设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1998年长江的洪水洪水淹没范围和因灾**人数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少得多。
1998年特大洪**害,坚固的长江大坝决堤了,大坝决堤的后果是导致滚滚洪水南下,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特大洪**害,导致全国29个省市不同程度受灾,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经济损失1660亿元。
(图为:决口处)
1998年特大洪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九江大坝决堤是原因之一。
九江大坝为何决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暴雨集中,连续恶劣的天气影响自1998年6月起,大暴雨、大雨就连着下了一个月都不停,鄱阳湖、洞庭湖水位急剧上升,并且开始超出警戒水位。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3次持续的大范围降雨。7月份左右,水文站监测的洪水量巨增,宜昌水文站监测到的洪水量为1215亿立方米,汉口站监测到的数据为1648亿立方米,汉口站的水文数据比1954年超出了120亿立方米。
1954年,长江的蓄洪量为400多亿立方米。
1998年时,蓄洪量仅有100亿立方米,有效蓄洪量50亿立方米。1998年的特大洪水量约为100亿立方米,所以长江无法容纳如此多的蓄洪量,导致洪水泛滥,沿江阻挡洪水的大坝抗洪能力吃紧。
(图为:抗洪抢险的战士)二、自然蓄洪,河湖调节功能减弱长江特大洪**害的形成,在于上游植被遭到长期破坏所致。
建国以后,随着人口的增长,长江上游地区的原始森林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滥砍滥伐行为频繁。再者就是围湖造田,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湖泊被填平造田,湖泊的蓄水调节功能丧失,大量行洪洲滩被占用。第三是一些水利设施的建设,不合理的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功能,加剧了洪**害。
三、大坝地形,九江大坝地形特殊九江地理位置特殊,长江进入九江段后进入了“地上河”模式,九江地形较高,大坝修建起来时高出了周边的城镇很多,这种地形类似于黄河。大洪水来后,大坝抵挡不住洪水冲击,最终漫过大堤、冲毁城镇。大量驻防官兵被紧急调来加固堤坝,昼夜进行抗洪抢险。
8月7日中午,虽然官兵们早有预备,但危险还是来临了。一名巡逻战士发现堤坝上正在往外涌一股股浑浊的泥水,大坝最下面的地方出现了裂缝。这个情况被马上报告上去后,战士们用沙包和自己的被子垫在湖底下,堵住了漏水。
但是,刚刚堵住了漏水,另外一边就喷出了一大股水来,水越冲越大,战士们根本抵挡不住。
随后又紧急调来车辆、轮船去堵塞这个缺口,几吨、几十吨的卡车推进去都挡不住这个缺口。后来又紧急调动一艘1600吨的货轮带着满船货物沉入湖底,这才勉强堵住了这个缺口。
(图为:洪水淹入九江城区)四、人为因素,大坝修建存在的问题九江大堤决口,经过五天五夜军民的合力抢修才将这处决口修补,挡住了洪水肆虐。九江大堤的决口,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九江湖口县投资千万元的大堤是新修的大堤,但在洪水来临时抵挡不住洪水,作为一处新修的大堤,其抗洪能力远远不如预期。
在当时讲究速度、赶超发展的思想下,很多工程并未能保质保量,在大坝设计、建造上存在一些问题。在1954年时,长江的蓄水能力能达到400亿立方米,为何到了1998年还不足100亿立方米了?除了自然生态的破坏外,不合理、不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非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破坏了自然的调节能力。
(图为:堵住缺口)
***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1998年特大洪水的教训警示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人类才能保住共有的家园,才能避免大自然的报复。
一、98年长江洪水淹了的城市有: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等29个省、市、自治区。它们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币。
二、98年长江洪水的主要原因分析:1998年夏季,**南方罕见的多雨。
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
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
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除此之外,这次的洪魔肆虐和1997年爆发的百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也有密切的关联。厄尔尼诺的强大暖湿空气带来了强降水,造成长江流域洪峰不断。紧随着厄尔尼诺来的拉尼娜现象又使应当按期北移的副热带高压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使一度相对缓解的长江干流汛情再度紧张起来,以致长江全线告急。
长江洪水泛滥和地球温暖化之间的密切关联使专家们不无担心——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增加一倍的话,地球上的降水量将增加 3%—15%,大雨和洪水的增加与地球温暖化状况是并行进展的。 1998年的长江洪水无疑在向人们示警: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
对98年长江洪水的认识 长江是**的**大河.1998年我国长江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在*和**的坚强**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斗抗洪救灾,取得了**历史上又一次伟大胜利. 在这胜利后痛定思痛,我们又会提出这样的疑问:1998年洪水是1954年特大洪**害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特大洪**害.但根据初步资料证识:1998年和1954年相比洪水来量要少得多,大约少了500多亿立方米,但1998年的长江干流洪水水位,除宜昌、武汉、沙市外都高于1954年的洪水水位,这是为什么? 1998长江干流水情示意图(单位:米) 分析过程1: 造成1998年洪**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大范围的降雨过程.7月份长江中下游水文站的洪水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长江洪水主要发生在中游的江汉平原一带.这里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又是多路来水汇合的地方,如果各支流同时发生洪水,在这里相遇,必然酿成长江特大洪**害.其中最关键性的还是部分蓄洪量比1954年要减少了很多.根据资料1998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亿立方米.而1954年洪水的安全蓄洪量约400多亿立方米,1998年蓄洪总量约为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多亿立方米. 1954年与1998年长江全流域两次特大洪水比较 项 目 地名 1954年 1998年 降水量(毫米;6月10日~8月24日长江全流域平均) 674 577 平均流量(立方米/秒) 宜昌 66800 63600 螺山 79900 68600 汉口 76100 72300 水量(取30天**洪水量为准,单位:亿立方米) 宜昌 1380 1330 汉口 1730 1739 平均水位(米) 沙市 44.67 45.22 螺山 33.17 34.95 九江 22.08 23.03 汉口 29.73 29.43 这时,人们又会提出问题:长江水位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积提高了? 分析过程2: ①关于河床淤积情况 为了开发水电资源,我国在许多主要江河的中、上游都兴建了梯级水电站和小水库,这使江河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被大大弱化,并造成河湖的天然水面受限、河道淤积加重、河床堤坝争相提高的恶性循等结果.根据长期观测资料显示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但也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洪湖河段,这一河段受下荆江栽弯工程影响,因此栽弯河段上有冲刷,河床有淤积现象. ②关于湖泊淤积情况 近几十年来,由于通江湖泊遭盲目围垦,丧失面积达1200万公顷左右.仅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都因不合理的围垦开发而减少了576亿立方米的容积.湖泊容积缩小,导致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水位抬高,这种情况下汛期洪水水位一般高于境内地面10米左右,以致险象环生,防不胜防.例如: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了湖泊容量约为40多亿立方米,由于围垦了1600平方千米,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由于围垦1400平方千米,减少湖泊容量约80多亿立方米.湖北省的长江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锁,减少面积5700平方千米,1949年以来,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及安徽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约1400平方千米. 分析过程3: 根据数据统计,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千米的流域范围内,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0.33.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的差值,主要淤在洞庭湖区,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流入东海.据研究,森林植被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主要的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和**效益.森林对降水的截留率高达12.6%,与无林地相比,可减少地表水流失85.1%,减少土壤冲刷量58%.显然,植被遭破坏的结果,必然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量增加,洪枯比加大,径流量减少.水土流失还造成河道和湖泊、水库淤积,使河床抬高,水库库容减小,湖泊萎缩.但多年来,森林采伐与更新比例为11:1.据1957年的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3.94万平方公里,猛增了一倍,占流域总面积的41%. (以上数据来自当时**资料及课外资料) 结论: 首先,生态破坏严重,尤其是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长期持续的严重破坏,导致大自然的报复.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滥伐森林,使一些河流断流,泉源枯竭,雨季又造成洪水泛滥. 第二是,盲目围湖造田,其结果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大幅度缩减.其中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长江洪水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 第三是,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不容忽视.大量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功能,有可能加剧**的危害. 建议及希望: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人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气候异常,降雨集中所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正视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围湖造田和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⑴保护生态,刻不容缓.生态破坏是洪水危机的元凶之一.缓解洪水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控制水土流失. ⑵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管理,在工业、交通、建设和兴建住宅时,尽量节约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充分发挥现有耕地生产潜力和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开发利用宜荒地,沿海滩等各种土地资源,禁示糊乱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 ⑶在西部大开发中,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结合实际情况对长江全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我们把长江治理的更好!
1998年洪水受灾最重的是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
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
长江大通水文站**洪峰流量达82300立方米/秒,仅次于1954年,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第二大洪水,嫩江大赉水文站**洪峰流量达16100立方米/秒,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洪峰流量达16600立方米/秒,均为历史之最。1998年全国发生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江河之多,洪水量级之大,洪峰水位之高,洪水持续时间之长,洪水发生时间之早,均为历史罕见。
1998年特大洪**害的直接原因是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气候异常,连降暴雨。
影响我国汛期降雨的主要是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以及来自北方的冷空气。
副高北侧是两者相遇的主要区域。1998年是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事件次年,副高强度异常强大并在7月出现异常摆动,厄尔尼诺可以持续地改变区域环流,激发出菲律宾到南海的反气旋性高压环流系统,这一环流系统叠加在副高上,直接影响我国汛期降水。
洪水是1998年发生的,即1998特大洪水。
1998年6月中旬—9月上旬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
截至8月22日,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受灾情况:
据初步统计,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在本世纪长江流域发生的三次大洪水中,1931年**14.5万人,1954年**3.3万人,1998年受灾严重的中下游五省**1562人,且大部分*于山区的山洪、泥石流。